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 谷雨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

  • 谷雨

    谷雨食香椿 谷雨吃香椿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

  • 谷雨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 谷雨...

  • 谷雨

    谷雨祭祀仓颉 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及民间祭祀活动。起于何时无人考证,祭祀历经数千年,而约定成俗。在陕西白水史官乡每年谷雨都要举办仓颉庙会,并于谷雨这天公祭或民祭仓颉。 国民...

  • 谷雨

    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 谷雨

    祭海 :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在谷雨这天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

  • 谷雨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 谷雨

    每年4月20日,是山东省荣成市的渔民节日。该节起源于谷雨节。在中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易名为渔民节。由于谷雨这天,山东沿海的...

  • 谷雨

    气候特点 谷雨的天气最主要的特点多雨,有利于谷物生长。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

  • 谷雨

    大约在4000年前,轩辕黄帝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他命仓颉为左史官。仓颉做了史官以后,用不同类型的贝壳和绳结的大小、横竖为标记记载事务。可是,随着仓颉主管事务日益繁...

  • 谷雨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

  • 谷雨

    导语 :谷雨节气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当然谷雨也是代表着有雨水的一个节气,这时候空气中的湿度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大的。那么大家知道谷雨节气有什么祝福语吗?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相...

  • 谷雨

    导语: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是的天气也比较潮湿,而且谷雨节气之后不久就是夏季了,这是正处于季节的交替处,大家可要注意养生了哦。那么谷雨节气的养生短信有哪些呢?小编今...

  • 谷雨

    导语: 谷雨节气是我国的传统节气,这个节气的气候特征是气温上升、降水量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好的了解谷雨节气呢,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呢?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

  • 谷雨

    导读:近期看网友在搜寻2019谷雨是几月几号这个问题,看来大家对于这个节气还不甚了解,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时间在每年4月的20日或者21日。每个节气对应一个季节,那么谷雨属于...

  • 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这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

  •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清明断雪,谷雨断...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2023年谷雨开始于2023年4月20日星期四16:13:26(农历2023年三月初一),结束于2023年5月6日星期六2:18:34(农历2023年三月十七)。
国学经典推荐

谷雨__意思 - 习俗 - 2023年谷雨是哪一天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guoxue.moneysl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阔国学 版权所有

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