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②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夫君子能勤小事,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③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日:“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④,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⑤。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道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有删减)

[注]①智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四卿之一,即智伯。②韩康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韩氏的领袖;魏桓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魏氏的领袖。③狃,贪图。④赵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⑤版,古代墙计量单位,一版长一丈,高二尺。

1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而:连词,表转折

②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 致:送上

③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 骄:骄傲

④乃走晋阳 走:奔向

⑤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 伤:伤害

⑥韩、魏翼而击之 翼:名词作状语,从两侧……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1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B.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C.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D.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狙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妄自尊大,藐视一切,他认为天下的灾祸只能由他发起,他不发起灾祸,别人就没有敢发起灾祸的。

B.韩康子、魏桓子二人与智伯貌合神离,他们虽满足了智伯索要土地的要求,但并非情愿,而是各有远图。

C.面对智伯索要土地要求,韩康子与魏桓子的决定较为慎重、稳妥,而赵襄子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D.赵襄子派人秘密出城劝说韩康子、魏桓子,并约定了联手攻杀智氏的日期,晋阳危机由此得以化解。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登泰山记》)

14.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智氏灭亡的原因。

10. B

①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伯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规。而,连词,表并列。

③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主公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骄,使……骄傲。

⑤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计谋从你们二位口中说出,只传入我的耳中,有什么损害呢?伤,妨碍,损害。

①③⑤解释错误。

11. D

句意:智伯贪好财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就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贪婪于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智伯一定会用武力对付他,这样,我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

“好利而愎”作“智伯”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彼”作“狃于得地”的主语,前面,前面断开,排除B;“得免于患”状语后置句,“于患”作“得免”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12. C (“赵襄子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错误,智伯无故索地,赵襄子不给他土地不能说是错误的,最终赵襄子联合另两家消灭了智伯也能说明他的选择没有错。)

13. (1)打算打败他,一定要暂且听从他。打算夺取他,一定要暂且给他一些好处。

(2)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败”,打败;“姑”,暂且;“辅”,听从;“取”,夺取。

(2)“及”,等到;“负”,背负;“明”,雪光;“烛”,名词作动词,照亮。

14. 智伯狂妄自大,缺乏仁德,与人宴饮却戏弄对方;智国良言相劝,他却刚愎自用不听从;贪于得地,四处索要,得罪三家,反遭三家杀戮。

参考译文:

智伯治理政事,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伯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规。智伯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告诫说:“主公您不提防灾祸,灾祸就一定会来了!”智伯说:“灾祸都将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灾就罢了,谁还敢兴风作浪?” 智国说:“不对。君子能勤察细小的事物,所以没有大的祸患。如今主公一次宴会使人的君主与他的谋士受到羞辱,又不防备,说什么‘他们不敢发起灾祸’,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智伯不听。智伯又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想不给他。谋士段规说:“智伯贪好财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就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贪婪于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智伯一定会用武力对付他,这样,我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韩康子说:“好主意。”派使臣向智伯献上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大喜。智伯果然又向魏桓子索求土地,魏桓子不想给。谋士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来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地向人索求土地,一定会引起诸位大夫的恐惧。我们给智伯土地,智伯一定会骄傲。智伯那边骄傲而轻敌,诸位大夫这边恐惧而互相团结。用互相团结的军队对付轻敌的智伯,智氏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说:‘打算打败他,一定要暂且听从他。打算夺取他,一定要暂且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智氏,又何必单单让我们作为智伯的攻击目标呢!”魏桓子说:“很好。”也给了智伯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于是逃往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围住晋阳,又引水淹城,城墙只差六尺高没有被淹没。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如今智伯率领韩、魏两家围攻赵家,赵家灭亡,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也说:“我们心里知道事情是这样,只怕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先泄露出去,那么大祸就会马上临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的耳朵,有什么妨碍呢?”于是两人就暗地里与张孟谈商议,为联手攻杀智氏约定日期,而后送他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掉智军守堤的官吏,掘堤放水冲淹智伯军队。智伯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智军两侧夹击智军,赵襄子率领士兵进攻智军前队,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伯,又全部诛灭智氏宗族的人。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答案

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guoxue.moneysl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阔国学 版权所有

山ICP备19002009号